IoT(物聯網)

 Iot為「Internet of Things」的縮寫,泛指裝載著感測器的裝置透過網路連接到中央伺服器,藉此蒐集各種資訊,並經過處理之後給予回饋的系統。

IoT迅速發展的背景:

雖然距今30年前已有此概念,但使IoT近年迅速竄起的關鍵在於,處理器、微電腦、感測器相關技術的革新,以及雲端運算的發展,得以利用大數據進行資料的累積及處理。其中,特別是處理器微型化及感測器的成本降低,技術成本降低有助於小企業也能著手開發IoT服務,賦予IoT的應用更多可能。

IoT基本架構及運作方式:

IoT有3個基本組成要件:「Device」、「Gateway」、「Server」。由裝有感測器的「Device(裝置)」將資訊,經由「Gateway」傳送至如同人腦般的「Server」處理,並給予裝置進一步的指令。

其中,能成為IoT中的「Device(裝置)」,須裝載「sensor(感測器)」,如同人眼般,觀察及接收周圍狀態的資訊。一個裝置可能裝載著數個感測器,像是聲音感測器、溫溼度感測器。其中智慧型手機,更是裝載著為數眾多的感測器,因此也成為IoT中常被利用的裝置。而「Gateway(閘道器)」是指連接裝置與伺服器之間使其相互溝通的「橋樑」。作為IoT的閘道器,必須有硬體設備、介面及電源。由於閘道器須保持運轉,所以設置的地點須確保電源。其介面應分別有連接網路端(若為有線為Ethernet;若為無線為3G/LTE或Wi-Fi)及連接裝置端(若為有線為USB連接;若為無線為藍牙或Wi-Fi)。而「Server(伺服器)」,接收到裝置所感應到的資訊,經處理及分析後作出傳送給裝置的指令。最後,將這些資料儲存在資料庫中。

IoTBig Data(大數據)的關係

在IoT中,由感測器傳送出來的資訊整體便稱之為大數據,是發展IoT相當重要的部份。但大數據需藉由分析,才能創造出新的服務與價值,否則沒有意義。在相關技術的革新下,透過IoT能蒐集到比以往更龐大的資料,傳送至資料庫經結合、儲存、比對,並確立IoT服務的目的,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及改變生活方式。

IoT可以解決的課題

IoT的特色為利用「物」來進行所有的記錄與管理,藉以提高效率與生產力,可減少高齡少子化社會人力短缺等等的問題,有利於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及逐步改變生活方式。

應用於生活的IoT服務實例

裝載著許多感測器的智慧型手機是最常被運用的裝置,因此而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智慧型手機,也是發展IoT的一大重點。例如農業方面,日本宮城縣AgriFuture利用感測器設置在裁植農作物的溫室,可利用手機遠端觀察作物的狀況及開關溫室窗戶;生活方面,亞馬遜開發的「Amazon Dash Replenishment」只要按押安裝於洗衣機上的「按鈕型機件」便能透過Wi-Fi訂購即將用罄的洗衣精。健康管理方面,美國新創企業開發「CareProduct Tempo」,利用手錶型穿載式裝置,追蹤每日活動,並監控平日行動模式,一旦出現異常行動能即時發送通知至家人的手機。

應用於商業的IoT服務實例

日本最大計程車集團Japan Taxi與科技公司FreakOut異業合作開發名為「Tokyo Prime」的IoT服務,在計程車內安裝數位電子看板,當感測到乘客進入Beacon(發散資訊的信號柱)的範圍內,便會在車內播放廣告或是自動將相關網址發送乘客的智慧型手機,發掘潛在顧客,改變了行銷的方式。

 

Related post

Return Top